長方形,飯盒大小,一身迷彩顏色,帶閃光燈、鏡頭、主輔感應器,渾身上下找不到一個按鈕……在寶興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股,記者見到這樣一個儀器。
“這是紅外線感應照相機。”該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股股長鄭從軍告訴記者,這個貌不驚人的小儀器,前段時間拍下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的身影。
2013年12月開始,寶興縣實施災后重建小種群保護項目中,紅外線感應照相機投入使用。這是寶興縣在野生動物保護研究項目中首次使用全自動野外拍攝裝備。紅外線感應照相機的應用,對了解寶興范圍內野生動物種類分布,提供了精確的圖像證明。
圖像資料更精確
巖羊、綠尾紅雉、黑熊、熊貓、雪豹……在寶興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股的辦公電腦里,儲存著許多動物照片,這些照片都是通過野外紅外線感應照相機拍攝的。2013年12月,作為林業災后重建項目,動物小種群保護項目在寶興縣實施。該項目主要針對雪豹、川金絲猴、綠尾紅雉和大衛兩棲甲四種動物,其中前三種動物的物種分布就是靠紅外線感應照相機提供佐證。
“照片能更為直觀和精確地反映動物的分布和存在。”鄭從軍說,以往進行野生動物調查,往往通過動物的足跡、糞便、毛發等痕跡來確定。由于野外環境復雜,加之人為分析可能存在差異,調查結果,可能存在誤差。
以此次發現的雪豹為例。寶興縣一直相傳存在雪豹,但無論是以前的老獵人,還是林業工作人員,在此之前誰也沒有親眼見過。據1992年報道,全球雪豹只有4500至7000只左右,如此瀕危珍稀的動物,非常罕見。加之雪豹的嗅覺十分發達,在順風情況下,方圓1里內有人為活動,雪豹都會察覺并隱匿蹤跡。
紅外線感應照相機的投入使用,其隱蔽、自動等特點則完全避免了對動物的驚擾,在不知不覺中,記錄下了影像,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證明。
據了解,紅外線感應照相機在拍照時僅發出微弱的拍照聲,不會驚擾到被拍攝的動物,即便是夜晚閃光燈啟用的情況下,動物也只會感到是一閃而過的閃電。
使用一年有成效
“紅外線感應照相機的安裝不是隨意安放的。”鄭從軍介紹,根據動物的習性和活動規律,一般在山口、山脊、河床、懸崖、巨石邊和大樹附近布設相機。相機距離動物的痕跡點3至5米,鏡頭朝向南或北,以避免早晚日光直射鏡頭,影響拍攝效果和影響相機工作。為避免相機遺失,每臺相機的位子還詳細記錄了GPS衛星定位的數據。
目前,寶興縣投入使用的紅外線感應照相機約有100多臺,由30名森林管護員管理。每臺紅外線照相機可儲存5000張左右的照片,待機時間長達2個月。鄭從軍說,野生動物往往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區域,特別是雪豹這樣的動物,更是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地區,氣候和環境條件相對惡劣,靠人工蹲守調查不實際。現在,管理人員只需要將相機固定,定時為相機更換電池和內存卡即可,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每臺相機可正常使用10年。
一年多時間里,除此次小種群保護項目中的動物外,紅外線感應照相機還拍下了黑熊、熊貓以及相關伴生動物的許多珍貴圖像資料,對覆蓋范圍內的動物種類分布、生態環境變化等情況的調查研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鄭從軍表示,此次小種群保護項目結束后,這批紅外線感應照相機將繼續為寶興縣野生動物保護研究工作服務。